游客们在竹竿舞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在今年的“三月三”假期与清明节期间,广西博物馆特别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7万多位游客参与。这些活动不仅展现了广西独特的民族文化,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绝佳机会。
在博物馆的文物苑南广场,“三月三”假期拉开序幕。现场精彩的民族舞蹈快闪表演让观众流连忘返。其中,《壮族舂糍舞》以其热情洋溢的节奏展现了壮族文化的活力,而芦笙独奏《苗山情》则用婉转悠长的旋律讲述了苗族人民的情感故事。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互动环节——竹竿舞,许多游客在表演者的带动下纷纷加入,共同体验舞蹈的乐趣。
孩子们在体验传统手工艺的乐趣。
与此同时,博物馆还特别为青少年和儿童设计了多场研学课程。早在假期开始前,教育团队就深入广西区直机关第二幼儿园,通过馆藏文物的展示与讲解,向小朋友们介绍了“三月三”节日的历史渊源,并分享了广西特色的非遗美食文化。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还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在博物馆内,“趣探三月三”和“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两场青少年研学课程吸引了大量学生参与。“趣探三月三”通过三个主题环节带领孩子们深入了解壮族文化:参与者不仅能学习壮锦编织技艺,还能亲手制作铜鼓挂件,并体验传统弓箭的使用。这些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孩子们在体验传统手工艺的乐趣。
此外,博物馆还安排了多场特别活动,包括古籍装订体验、壮锦今用展示以及竹编制作等。“三月三”假期的古籍装订活动中,参与者在修复师的指导下亲手体验了线装书的制作过程。而“清明节”的壮锦今用主题则通过现代设计让传统工艺焕发新生。
这些活动不仅让游客们深入了解广西丰富的民族文化,也让他们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无论是参与互动表演、动手体验传统技艺,还是通过研学课程学习文化知识,大家在博物馆度过了一个充满欢乐与收获的假期。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