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容城县的企业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数据显示,在雄安新区设立后的八年时间里,容城县的注册企业数量从最初的3530家激增至如今的28361家,增长幅度高达8倍。
作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区域,雄安新区对产业的吸引力逐渐增强。特别是容城县,虽然面积较小、人口不多,但借助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已经成为企业落户的理想选择。仅2023年4月17日当天,就有旭红(河北雄安)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完成注册。
为了更好地承接疏解产业,容城县在多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方面积极引进央企子公司,目前已成功招引23家;另一方面着力打造标杆园区和重点招商平台,为重大项目落地创造了良好条件。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区域产业承载力。
"我们选择落户雄安,主要是看中了这里的未来发展潜力。"旭红科技的工作人员曹盼表示。像这样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的企业还有很多。例如,去年刚落户的河北雄安亮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在智能驾驶领域展开布局。
值得关注的是,在容城县新增注册企业中,科技研究类和技术服务类等创新型企业数量增长尤为显著,较八年前增加了约27倍。这表明当地产业结构正在发生积极变化,新兴动能不断涌现。
与此同时,传统产业也在转型升级中焕发新生。以服装产业为例,过去该县曾有"北方服装名城"之称,从业人员占全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但受限于品牌和设计能力,整体利润率偏低。
近年来,容城县通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例如,引入意大利轻奢品牌玛俪琳在该县建立国际供应链基地,并与本土企业合作开发高端服装品牌。
数据显示,仅在2023年,容城县就投入了3347.8万元用于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通过优化政务服务,提升经营主体活力,该县的创新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从地标性建筑雄安门的变化可以看出,这座县城正在经历翻天覆地的转变。未来,随着更多创新资源的导入和产业链的完善,容城县有望在雄安新区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