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午间时分,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内,阵阵米饭香飘散在空气中。
“咱村的大米很有特色,名字叫‘吗西达’,是朝鲜语中‘美味’的意思。”村子中心地带,青瓦白墙的民宿里,理事长李晓萌接待着几位南方游客。她热情地邀请大家围坐在热乎乎的土炕上,随后端上了米饭、鸡汤和辣白菜等特色美食。
2011年,26岁的李晓萌瞅准了家乡的发展潜力,毅然选择回乡创业。当时村里很多民房处于闲置状态,她便挨家挨户拜访村民,商议将空置的房屋出租用于民宿改建。经过一番努力,这些闲置房屋逐渐变成了独具特色的田园综合体项目。
光东村的乡村振兴探索不止于此。近年来,该村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形成了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链。特别是在 weekends,村里总会迎来不少年轻人回到家中,这在过去是难得一见的景象。
在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伯都乡杨家村,村党支部书记张伟正热情地招呼几位游客进入大棚。“再往花中间站站,让桃花围住您,这样更‘出片’。”他一边说,一边指导游客如何拍摄最美的春日画面。
尽管此时室外仍有些寒冷,但大棚内却是春意盎然。大片粉白色的桃花竞相开放,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小朋友们兴奋地追逐嬉戏,在花海中寻找蜜蜂和蝴蝶的身影。
这里是松原市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一个缩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建设了61栋智能温室,成功引入油蟠桃、大樱桃等特色品种。通过科技手段的运用,亩均收益从每亩500元大幅提升至5000元。
借助交通便利的优势,杨家村还开发了主题研学、采摘露营等多种特色项目。村党支部书记张伟表示,村里正在努力扩大知名度。“我们没啥名气,就要在推广上下大力气。”
为提升游客体验,松原市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整合全市旅游资源,搭建“一部手机游吉林”数字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全方位自助服务。同时,还在东北三省及蒙东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开展了多场旅游推介会。
如今,杨家村在高峰时期每天接待游客量达到170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了一万到两万元。临近中午时分,张伟带着游客前往农家小院,准备品尝地道的山野菜炒鸡蛋等特色美食。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