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间现代化的实验室里,孙金龙正专注地操作着一台自主研发的混凝土电通量检测仪。作为试验检测人员,他对工程质量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成败,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
今年4月,刚刚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孙金龙回到工作岗位,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16年来,他始终保持着这种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2009年,怀揣着科研理想的孙金龙从内蒙古工业大学毕业后,进入中铁六局工作。初到南疆铁路项目时,他遇到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重大挑战。面对复杂的施工环境和落后的检测设备,他一度感到迷茫。幸运的是,在经验丰富的师傅指导下,他逐渐掌握了专业技能,并开始在工作中独当一面。
为了突破技术瓶颈,孙金龙潜心研究,大胆创新。经过反复试验,他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加筋粉细砂纤维板预制设备,解决了长期困扰施工的技术难题。这一创新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显著降低了工程成本。
在康新高速项目中,面对严苛的施工条件和紧迫的时间要求,孙金龙再次展现了他的专业能力。他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最终优化出一套高效的混凝土配合比方案,将回弹率控制在最优水平。
作为技术带头人,孙金龙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他积极推动成立"创新工作室联盟",整合40余家建筑企业和科研机构资源,搭建起跨领域协作平台。这种开放式创新模式使科研成果转化效率提升了30%以上。
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培养出了300余名技术骨干人才,其中多人在市级和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获得殊荣。孙金龙常说:"技术创新永无止境,匠心精神需要传承。"
如今,孙金龙的创新成果已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走向海外,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挥作用。这位蒙古族汉子就像戈壁滩上的胡杨,用创新和匠心在时代的钢轨上刻下永恒印记。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