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审召镇的公路上行驶,可见两旁起伏的沙丘被一层层返青的沙蒿覆盖,新生的旱柳枝条舒展如伞,柠条丛中金黄的小花随风摇曳。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乌审旗在毛乌素沙地综合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积累的经验对全球荒漠化治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乌审召镇布日都嘎查的"三北"工程治沙现场,十几台自动化机械与工人密切配合,完成沙柳截割、装载和铺设工作。远处延伸的沙柳条网格将流动沙丘牢牢固定,网格内新栽种的旱柳已显现出绿意。
乌审旗地处毛乌素沙地腹部,曾是内蒙古沙化最严重地区之一。20世纪50年代,全旗40%土地出现强度沙化,森林覆盖率仅为2.6%,流动沙丘对黄河生态安全构成威胁。
过去采用"前挡后拉"等传统方法虽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沙地碎片化加剧,这些通用模式逐渐显现出局限性。乌审旗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新型治沙策略,按照"宜林则林、宜灌则灌、适地适树"原则,结合自然修复与人工措施,创新运用"三元套嵌法"实现精准治理。
"三元套嵌法"根据不同地形和沙化程度采用三种治理方式。第一种针对流动沙丘,设置20-25厘米高的立式网格沙障,并以80%灌木加20%乔木的配比构建防护网络。第二种适用于固定和半固定沙丘,铺设4米宽、间隔4米的平铺式沙障,并种植耐旱植物形成复合生态系统。第三种针对下湿滩涂区域,采取免耕补植等措施修复植被。
通过70年持续治理,乌审旗实现了从不足5%到32.92%的森林覆盖率提升,植被覆盖度达80%,沙化土地面积缩减80%。其形成的"停沙-固沙-润沙"系统方案为全球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2024年,乌审旗完成103万亩沙化土地治理和400万亩林草质量提升任务。2025年计划实施"三北"工程生态建设项目363万亩。
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几代人持之以恒的努力。乌审旗的治沙实践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也为我国北方生态屏障建设贡献了智慧和经验。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