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民族特色非遗工坊木窗,洒在绣娘王晓青手中的作品上。细密的针脚在薄如蝉翼的树叶上穿梭,丝线在指尖翻飞。
王晓青正在制作叶脉绣作品。
“叶脉绣的针法很有讲究,力度要恰到好处,我还需要多练习。”王晓青说。她抬头笑了笑,手中的针线依然忙碌。曾经在外地打工的她,现在通过学习刺绣每月能赚三四千元,生活越来越红火。
2022年底,在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的帮助下,大通县民族特色非遗工坊成立。工坊采用“创新能力+个性化辅导”的培训模式,由专业绣娘对想学习刺绣技艺的妇女进行指导。
工坊内陈列的刺绣作品。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我们要让年轻人看到,传统手艺也能‘潮’起来。”工坊负责人说。未来,工坊将继续深化“文化+人才+产业”的模式,培育更多手工艺人才。
曾是家庭主妇的刁顺莲现在和工坊的绣娘们一起承接高端订单,她说:“我们的绣品卖到了全国各地,姐妹们都说,这针线比锄头还‘金贵’!”
夕阳西下,工坊内的绣娘们依然忙碌。她们用针线将高原的浪漫与纯粹绣进每一件作品,也绣出了一条通往美好生活的锦绣之路。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