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第四批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及第一批国家草种质资源圃名单。其中,山西省大同市桦林背林场杜松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关帝山国有林管理局龙兴林场沙棘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成功入选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库;同时,位于太谷的国家生态草种质资源圃等3处也跻身首批国家草种质资源圃行列。
山西省作为华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和黄河中游的关键生态区域,在林草种质资源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省已建成各类林草种质资源库(圃)26处。其中,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库系统保存了杨属、槭树属、白皮松、南方红豆杉等49个树种的2541份种质资源;国家草种质资源圃则重点保护白羊草、无芒雀麦等乡土草种,保存了2471份优质资源。此外,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收集了云杉、栎属、沙棘、枣等33个树种的2791份资源,涵盖生态林、经济林及珍稀濒危树种,实现了针叶林与阔叶林、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有机结合。这种"国家级+省级""林木+草种""原地库+异地库"协同发展的模式,为山西省构建了完善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未来,我省将继续深化对种质资源的评价研究、良种选育和可持续利用工作,进一步挖掘种质资源潜力。这些举措将有力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荒山绿化以及碳汇能力提升等重点工作,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独特的"山西基因"。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