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榆林市靖边县的杨桥畔镇,有一处名为阳周村的小村庄,它承载着一段两千多年的沧桑历史。
这个位于无定河畔的小村庄,见证了秦汉时期的历史变迁。据记载,这里曾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重要军事要塞之一。近年来,在村民房前屋后发现了多座古代墓葬群和残缺的古碑,这些文物古迹默默诉说着这片土地曾经的辉煌。
与历史古迹同样引人入胜的,是这里的田园风光和现代农业景观。沿着村道漫步,可以看到一片片整齐划一的温室大棚,棚内种植着新鲜时令的蔬菜水果。最特别的是这些大棚采用的独特建造方式,将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在榆林黄土地上创造出别样的"空中农场"。
在龙眼水库边,澽水河穿镇而过,澽水桥横跨水面,古朴的石桥与碧波荡漾的河水交相辉映。库区周边分布着整齐的防护林带,林间修建了蜿蜒曲折的健身步道,是附近村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来到杨二村,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长城遗址格外引人注目。这段城墙长约千米,每隔百米就有一个券门式的豁口。站在城墙上远眺,澽水河如一条玉带蜿蜒向东流去,一望无际的黄土地上 dotted 着星星点点的村庄。
最令人称奇的是当地创造性的"引洪淤地"技术,在澽水河南岸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淤地坝。每到雨季,洪水从上游奔涌而下,在这里被拦截并均匀地 distributing 到周边农田,既减少了洪灾威胁,又增加了土地肥力。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杨桥畔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狭窄的土路变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破旧的农房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新式民居。广场上安装了健身器材,澽水河岸边修建了景观步道,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镇党委政府的带动下,当地村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推广舍饲畜牧业,建设日光温室大棚,实现了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式向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跨越。现在的杨桥畔镇,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向乡村振兴的新未来。
这些变化,正如那块矗立在沙石峁村口的巨型标语所昭示的:"靖边就是好地方,就业不要去远方!"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