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银行业迎来一轮产品风险评级调整潮。中信银行宣布自5月12日起上调158款代销资管产品的风险等级,创下行业单次调整数量之最。此轮调整主要基于监管要求和市场变化,旨在优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据业内消息,除中信银行外,建设银行、民生银行等机构也已采取类似举措。多位业内人士指出,这一趋势反映了监管部门"卖者尽责、买者自负"原则的深化落实,有助于提升投资者风险意识。
从调整范围来看,中信银行此次涉及的产品包括多只热门QDII基金和权益类投资产品。部分产品的风险等级从较低或中等风险直接上调至较高风险区间。例如,原本评级为PR2的一只混合型基金被一次性调升两级至PR4。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调整对持续定投客户可能产生一定影响。若调整后的产品风险等级超出客户的承受能力评估结果,将可能导致扣款失败等情况发生。
梳理发现,今年已有包括建行、民生银行等在内的多家机构进行了产品评级调整。虽然调整数量不及中信银行此次多见,但显示出这一趋势正在从国有大行向中小银行扩散。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