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至28日,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以下简称“科交会”)在安徽省合肥市成功举办。
本届科交会成果丰硕,共征集企业需求1606项、科技成果4280项,较上届增长近一倍;初步对接成功项目400余项,对接金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
展会以“首发首展”和“双招双引”为主题,吸引了超过两千项实物科技展品现场展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C9高校齐聚一堂,携最新科研成果参展。展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设置六大展区及线上展厅,总布展面积达20000平方米,覆盖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安徽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吴劲松表示,科交会搭建了科技成果、技术需求、科技金融、科技人才、科技招商“五大对接”服务平台,旨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在展会现场,合肥机数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全球首个数据智能驱动的全流程机器化学家平台。该平台通过融合量子化学计算与数据智能算法,集成40台科研机器人与智能化学工作站,在新药物、新材料和新物质的创制方面实现了颠覆性突破,使科研效率较传统方法提升了上百倍。
清华大学全球首发的“猛狮第三代飞行汽车”也备受关注。该成果借鉴蜻蜓的生物构造优势,解决了大载重下飞行汽车运输距离受限的技术难题。通过采用分布式多旋翼与阿克曼转向机构的创新设计,实现了车辆在陆地和空中的高效转换。
在医疗领域,某公司展示了其最新研发的手术机器人系统。该系统能够辅助医生完成高精度的微创手术,大幅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展会期间还举办了多场专场对接活动,为合成生物、大科学装置、超导材料等高端技术细分领域提供了精准对接平台。以超导材料供需对接活动为例,现场发布了多项技术成果和需求,促成精准对接签约总金额超过13亿元。
上海市高温超导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上创超导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传兵表示,安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创新氛围浓厚,合肥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发展全国领先。他希望通过科交会这一平台,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皖落地转化。
近年来,安徽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布局,在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等领域持续发力,已建成运行多个大科学装置和创新平台,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