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青年责任 激发青春力量——中国青年在国际舞台上的风采

责编:晨峰浏览:
城市快报网 时间:2025-04-29

聚光灯下,红毯之上,身着汉服、怀抱古筝的中国女孩彭静旋在第七十七届法国戛纳电影节上吸引了无数目光。她身姿轻盈,神情自若,一曲《木兰》在掌声与注目中悠然响起,思乡柔情在指间流淌。

近年来,具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中国青年正携手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担当。

95后赴法留学生彭静旋来自湖南怀化。她第一次身着汉服出现在法国街头是在2018年。当时,她时而奏起《渔舟唱晚》《高山流水》等中国传统曲目,时而弹起西方歌曲的古筝版,"耳熟又陌生"的音乐体验引发了路人的共鸣与掌声。

一次次被点赞、鼓励后,彭静旋对自己的表演越来越自信。她表示:"文化自信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通过实际行动来传播和展示优秀传统文化。文化的传播需要更多人主动作为,讲好中国故事,让更多人了解中国。"

在意大利罗马的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总部,中国青年陈泽雨正与团队合作制定一个农业研究项目。该项目旨在保护非洲国家的本土作物品种,提升粮食安全韧性。作为团队中唯一熟悉中非发展合作的成员,这位来自深圳的年轻人正在促进不同文明和路径之间的交流。

2022年,陈泽雨赴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深造,了解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许多人仍面临极度饥饿问题后,他开始思考如何用自己的研究帮助他们。

2023年,陈泽雨来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巴黎总部实习,在这里参与开发的西非粮食安全交互地图为多国农业部门提供了决策参考。随后,他又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等平台实习,探索中国经验与非洲实际的深度融合。

在实践中,陈泽雨发现中西方援助理念的差异:"中国的技术援助更注重对受助方粮食产量提升等硬核指标的考核和评估,这是一种'授人以渔'的方式。"

陈泽雨的经历是中国作为赋能型大国的一个缩影。中国将发展置于国际议程中心位置,契合有关国家的需求,推动其自主发展能力提升,从而改善当地民生经济。

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是设立在中国的联合国官方机构。这家机构成为95后秦谦进入联合国系统的第一站,他主要负责亚太地区农机检测标准的制定。

"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我大部分时间都在田里与不同农机打交道。"秦谦说,他还参与举办了一系列面向亚洲其他国家的农业类培训,切实感受到中国在全球发展议题中的重要角色和独特贡献。

凭借在联合国系统的工作经历以及国际法的专业背景,自2022年开始,秦谦通过互联网平台分享在中国的学习生活故事,向世界展示真实的中国。他的努力让更多的国际友人开始了解中国、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

THE END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