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兴海 赋能未来

责编:晨峰浏览:
城市快报网 时间:2025-05-09
在齐鲁大地的蓝色海湾畔,一项项创新实践正在谱写着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的新篇章。这里,既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也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活力,更展现了对外开放合作的广阔前景。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东港口群的繁忙景象。从青岛港到日照港,万吨巨轮往来如织,航线网络四通八达。2024年,山东港口货物吞吐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7.6亿吨,位居全球第一。便捷高效的物流通道,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分享发展机遇。 在烟台开发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正在崛起。这里已聚集起300多家相关企业,形成了从原料供应到产品开发的完整产业链。世界顶尖的海藻活性物质研究平台落户于此,推动着更多创新成果转化落地。 智能化改造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动力。在潍坊鄌郚,一家家乐器制造企业正在进行"智改数转"。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生产效率提升了30%以上。鄌郚电吉他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鄌郚贝斯占45%,鄌郚萨克斯占30%,鄌郚品牌竖琴占25%。 生态优先的理念深入人心。在东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治理工程成效显著。这种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正在得到有效控制,为珍稀鸟类营造了更良好的栖息环境。 科技创新的力量在齐鲁大地处处彰显。全球最大的1.2万立方米液化二氧化碳运输船在这里下水,填补了国内空白;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列车实现首次载客运行;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材料应用推广,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新选择。 开放合作的步伐不断加快。"齐鲁号"欧亚班列累计开行超过万列,覆盖上合组织成员国及沿线13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地方产业合作的重要平台,"山东—欧洲"产业对话活动吸引了众多企业参与。 乡村振兴的画卷同样精彩纷呈。通过实施"百镇千村"示范创建工程,培育起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和乡村旅游重点村。鄌郚乐器小镇、鄌郚葡萄酒小镇等特色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在教育文化领域,山东正着力打造"孔子学院+"模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已有34所孔子学院在全球五大洲落地生根,成为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持续加力。国家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数量突破200个,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有力支撑。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绿色发展新高地加速崛起。全国首个"氢进万家"示范工程落户山东,在淄博等地开展多元化应用试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65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超过42%。 数字赋能效应日益凸显。"智慧农业"建设成效显著,农业生产智能化、精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保持两位数以上,电商直播成为助农增收新亮点。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山东实施"齐鲁英才计划",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30多万人。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平台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法治环境持续优化。商事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企业开办实现"一窗受理、一日办结"。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有效发明专利量突破25万件。 民生福祉不断提升。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20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907元和684元。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改善。 未来,山东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推进动能转换塑强优势,在服务国家战略全局中展现更大担当作为,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贡献更多智慧和方案。
责任编辑:晨峰
THE END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