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孙小程
4月1日,在一场名为“智启人形·聚势未来”的科创沙龙上,均普智能的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郭继舜分享了他的观点。他指出,随着大模型的发展,人工智能正朝着与人类智慧比肩的方向迈进。机器人将把这些技术实体化,实现具身智能。
郭继舜认为,智能机器人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之后,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三种智能设备。
在郭继舜看来,人形机器人主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人口老龄化加剧,随着医疗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类预期寿命延长,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二是劳动力短缺,尤其是在需要大量重复劳动的领域。
尽管目前人形机器人的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但郭继舜强调,我们往往会高估技术短期内的影响,而低估其长期潜力。未来5到10年里,人们将见证人形机器人对日常生活产生的实际影响。
现阶段,人形机器人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市场需求不明确:谁会购买这些机器人?哪种类型的人形机器人能在实际场景中大规模应用?
郭继舜预测,在未来2到3年内,仓储和生产场景将是工业应用中较为成熟的领域。这两个场景结构化程度高、需求频繁且易于实施。未来3到5年里,部分人形机器人可能在公共服务领域找到立足之地,例如商场导购、医院导诊等。而到了5到10年后,在医疗、护理和养老等领域,则可能实现个性化人形机器人的广泛应用。
均普智能作为均胜集团的一员,在机器人产业方面进行了积极布局。汽车供应链企业的优势在于能够将智能驾驶中的控制器、感知规划和决策算法等技术迁移到机器人领域。这些技术在工业标准下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人形机器人的量产效率,并促进成本降低和产业协同。
郭继舜介绍道,人形机器人的产业链涵盖了从上游核心零部件到下游应用场景的各个环节。均普智能专注于生产制造领域的应用场景落地,并通过整合供应链和生态链资源来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展望未来,“奇点临近”这一概念或许很快就会成为现实——即用人形机器人制造更多的人形机器人。郭继舜对此充满信心。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