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动能驱动:科研成果高效转化路径

责编:晨峰浏览:
城市快报网 时间:2025-05-07
创新驱动:科研成果转化按下加速键 近年来,科研成果转化成为推动创新发展的关键环节。从实验室的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落地,这一过程正在迎来重大突破。近期,各地纷纷出台新政、搭建平台、引入资本,为科技成果转化按下"加速键"。 政策支持:打通转化堵点 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往往需要跨越中试放大这个关键环节。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黄勇平指出:"当前,大多数科技成果在中试阶段面临资金和场地等资源短缺问题,这成为阻碍其落地的重要障碍。" 针对这一痛点,上海市4月8日发布《中试平台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随后,市科委修订印发了《技术交易场所管理细则》,首次对科技成果交易品种、模式和类型作出明确规定。 这些政策与此前发布的《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24—2027年)》形成合力,通过规范交易规则、完善服务体系、激活市场机制,推动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上海交通大学的实践证明,赋权改革使知识产权在市场环境中实现了顺畅流转,有效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 所有权改革:释放创新动能 长期以来,科技成果所有权不明确的问题制约着转化效率。上海交通大学率先推行"完全赋权"模式,将成果所有权赋予科研人员,简化审批流程,并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武汉大学则创新性地实施"先赋权后转化"模式,允许科研团队自主选择转化方式。该校规定,成果转化净收益的90%奖励给成果完成人,同时明确股权激励政策。这一机制显著提升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资本助力:跨越死亡谷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有一个著名的"死亡谷"——技术验证和商业可行性分析阶段。为帮助创新团队跨越这个关键节点,武汉理工大学携手长江产业投资集团发起设立武理科创基金,首期规模达10亿元,并提供免租5年的优惠政策。 上海交通大学也推出总额3亿元的"交大—云启AI天使基金",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初创企业。苏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天使基金则围绕苏州大学科研成果落地转化需求,对校友企业和青年教师的自主研发项目开展专项投资。 这些创新举措正在形成示范效应。复旦科创母基金董事长孙彭军透露,他们正在绘制一张高精度的"复旦科创地图",目前已经覆盖5900多位科研人员,这将极大提高成果转化效率。 近期,郑州大学生物医药领域的"肿瘤免疫诊疗多肽技术"成功实现转化,以1480万元合同金额落地。这一案例充分证明,通过政策引导、机制创新和资本支持的有机结合,科研成果转化正在按下加速键,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入强大动力。
责任编辑:晨峰
THE END

城市快报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城市快报网,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s_leecn@sina.com

相关推荐